“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。病毒肆虐全球,疫情不断反复。我们目睹了各国政府的努力、医务人员的付出、科学工作者的探索、普通民众的坚守。各国人民守望相助,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、决心、关爱,照亮了至暗时刻。”
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,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这场疫情带给人类的四大启示:
——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、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。
——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。
——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,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。
——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。
关键时刻,中国声音、中国主张,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。
疫情全球大流行,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较量中,各国紧密相连,人类命运与共。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,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。
大疫当前,携手应对挑战、共建美好家园的现实需求和时代价值更加凸显。团结合作,必将主导这场全球抗疫斗争的核心叙事,成为每个个体和国家的共同记忆,书写21世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篇章。
(一)
江城9月,校园书声琅琅。近140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按时开学,百万名大学生陆续返校。路透社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外媒纷纷报道,认为“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的象征”。武汉,已成为今日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缩影。
上下同心者胜,众志成城者赢。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、共克时艰,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、总体战、阻击战。在此基础上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经济发展稳定转好,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。中国的抗疫斗争,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、中国力量、中国担当。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,让国际社会对“中国之治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。
中国战疫,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。挽救生命需要政治勇气和高效行动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、亲自部署,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开展全国联防联控,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、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。346支国家医疗队快速集结,4万多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湖北,火神山、雷神山这两个千张床位的集中收治医院短短十多天建成,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……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的执行,离不开高效调动各方的组织动员能力、统筹协调能力、贯彻执行能力,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响应和效率、行动与自觉。
一位新加坡作者亲历中国抗疫之后,在《联合早报》撰文称赞“一切都运作得井井有条”。《柳叶刀》主编理查德·霍顿分析中国经验时,感触最深的是“政治方面的能力”。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·雅克指出:“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、全局性、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,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。”
中国战疫,充分彰显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。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。”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、应检尽检、应隔尽隔,尽最大努力遏制疫情扩散,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生命……有学者指出,中国对人民生命权、健康权的极端重视,再次强化了世界对人权核心价值的理解。
“国家能力是关键。”美国学者弗朗西斯·福山分析各国抗疫成效时指出,这依赖于“人民对其国家、领导人才智的信任”。危急时刻,中国为什么能果断决策,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,整个社会迅速拧成一股绳?归根结底,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,具有鲜明的人民性。对领袖的信赖,对制度的自信,对国家的热爱,让中国人民在危难面前休戚与共,心手相牵,迸发出气吞山河的伟力。亲赴中国考察疫情防控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·艾尔沃德表示,中国抗疫为世界提供的经验中,关键一点是“民众的士气”。德国《每日镜报》的文章指出,“中国人对中央政府的危机管理充满信心,所以中国政府恢复常态的措施也越来越快地产生效果。”
历史长河,或静水深流,或波涛汹涌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犹如一个激流漩涡。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,铸就了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,将历史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(二)